文教新聞 : 圖擊隊/誰在閱讀?
圖片故事:
金車文教基金會上周公布調查顯示,逾6成國內青少年每周課外閱讀時間不到1小時,且過半數去年沒買過課外書,凸顯在考試及課業壓力下,國內青少年普遍沒有課外閱讀習慣,家長也不鼓勵,無法以身作則、親子共讀。
金車抽樣調查全國2542個小五到高二學生,發現逾64%每周課外閱讀時間不到1小時,超過2小時者不到2成;然而,5成多的青少年卻自認課外閱讀時間足夠。逾6成青少年認為學業考試及功課很多是課外閱讀時間減少主因。
金車文教基金會上周公布調查顯示,逾6成國內青少年每周課外閱讀時間不到1小時,且過半數去年沒買過課外書,凸顯在考試及課業壓力下,國內青少年普遍沒有課外閱讀習慣,家長也不鼓勵,無法以身作則、親子共讀。
此外,5成3青少年去年不曾花錢買課外讀物,只有5.6%花1千元以上購買課外讀物;青少年的課外讀物來源,主要向學校及公共圖書館借閱,最常閱讀文學類書籍,其次是奇幻傳說 ;至於課外讀物資訊來源,主要靠網路,教師僅占一小部分。
閱讀需要家長以身作則,但調查發現,不到3成家長愛閱讀。兒童文學學會秘書長蔡淑媖表示,歐美國家的家長常在孩子生日或耶誕節等特別的日子,買書當禮物送給孩子,並親子共讀。但台灣家長常認為讀「閒書」無助考試成績,寧可送孩子補習,也不願鼓勵課外閱讀。
蔡淑媖說,閱讀可啟迪智慧、拓展視野,是一輩子的事,應該像吃飯睡覺一樣融入生活中。
金車文教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則表示,在電子媒體時代,「速食短文」、「懶人包」成主流,青少年無法專注、靜心閱讀長篇文章,對事件或知識無法深入探究。閱讀不能只由學校老師推動,須藉由家庭、同儕相互激勵,當看書不是為了考試,才更有可能內化成個人興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