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教新聞 : 學者:STEAM最缺的是藝術
故宮以院藏「清郎世寧百駿圖」為主題,引領國小學生透過GIMP 影像編輯與Scratch程式設計,自己動手設計百駿圖動物牧場遊戲與動畫影片。 圖/故宮提供
台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系系主任張玉山認為,藝術類博物館投入STEAM教育,有助STEAM「跨域」,「A(藝術)」一向是「STEAM」教育中最缺乏的元素。
張玉山說,「STEAM」教育強調跨域、動手實作、團隊合作與共享精神,和注重背誦片斷知識、個人主義的傳統課堂教育不同。在國外,擁有空間、跨域人才和文物史料的博物館,一直是推動「STEAM 」教育的最佳場所。
他舉例,南韓推廣「STEAM」教育相當成功,曾有博物館運用館內十五世紀兵器「神機箭」史料,引領學生團隊從科技出發,融合歷史、地理、地球科學等,不僅完成團隊的「神機箭」,也探索神機箭在南韓歷史與地理環境的足跡。透過實作「啟發動機、建立成就感」,學生會一輩子記得。
張玉山說,台灣推廣「STEAM」教育有一個缺失,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新納入科技領域,規定國中每周上2節課,高中為4學分,國小卻未規定授課時數與學分。未來國小若要實施科技教育,須採議題融入,或在彈性學習課程中實施,「很容易被吃掉」。博物館加入推廣STEAM教育,可補學校教育不足。